Polestar started 2001

RESPONSIBILITY

Heart to heart    Sincere service

源于实践   打造经典

5.15国际家庭日丨心理角度解读家庭代际沟通问题

上海北辰软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身心同健康    5.15国际家庭日丨心理角度解读家庭代际沟通问题

 

 

 

 

 

 

 

国际

幸福美满

家庭日

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在20世纪80年代时,全世界家庭数量出现了急剧的增长,但是家庭成员数量日益缩小,因为在此时离婚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据调查显示,在美国每两对结婚者之中,就可能会有一对发生婚变,并且在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最终会以离婚而结束。除此之外,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1994年为第一个国际家庭年。同时在1993年2月决定将每年5月15日作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和睦、幸福和进步。

 

借助国际家庭日来临的契机,本期小编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讨论在每个家庭中比较常见的代际沟通问题。

 

 

何为“代际沟通”?

所谓“代际沟通”,在大众口中有个更为耳熟能详的名称——“代沟”。代沟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同一时空状态下所表现的思想价值观念上的心理距离与差别。就像沟一样,隔开了一代一代的人,影响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同时代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拥有的张力,是每一代人的主体性在现实中的彰显与交汇。

 

 

代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了解家庭代际沟通问题,首要的就是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其结果导向也是多面性的,一方面极大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另一方面,个人的欲望也逐渐增大,个人利益的自觉意识增强,以至于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特点。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的社会趋势使得已经掌握着社会既得利益和资源的精英群体感觉到生存受到了挑战。为求不被社会所淘汰,他们唯有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社会中已有的精英群体已经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压力,而作为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处于小城镇或者农村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时代感差异会越来越大,沟通与交流越来越不在同一层上。

 

 

这样一来,家庭成员之间代沟增加,代际关系的和谐因此也会受到冲突。父母的传统权威会受到来自新时期的年轻一代的挑战,自上而下的代际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也会受到影响乃至发生偏差。传统的家庭代际沟通关系在此冲击下正悄然地发生变化。

 

另外一方面,家长教育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家长总是对孩子在生活、学习上过度关怀,而对孩子情感的变化属于关怀。作为父母,生怕孩子吃了亏、走了弯路。在孩子说话时,家长第一反应常常是判断对错,而不是感受孩子的情绪。

 

综艺《少年说》里,你会发现这样的父母是常态:初一女孩吐槽妈妈总是表扬她的学霸朋友,很少赞许自己,委屈地哭了出来。妈妈回应:“我是比较客观的,你没有领悟到重点,不打击你可能你就会有点飘,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改……”

 

 

成长是跌跌撞撞、是苦乐相伴的。孩子们渴望父母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他们更希望父母看到自己真实的痛苦和烦恼,而不是仅限于对对错的教育和指责。

 

两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但若方式不对,双方看到的只有代沟。长辈更希望戴着“父母”的面具,站在固有的社会角色里,稳妥而安全的观望着孩子。这种固化,使他们放弃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他们的“小孩”必须停留在孩童阶段:离开了父母,孩子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尽管这出于爱,但表达爱的方式和孩子成长需求截然相反,便成了阻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提出沟通分析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更加系统地总结:亲子双方沟通时的预期身份不一样。

 

 

孩子站在成人的自我状态,渴望和父母平等的交流;父母却站在父母的自我状态,渴望给孩子答疑解惑。于是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偏执、固执和观念陈旧,父母感到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甚至语出惊人。双方在沟通之前,心里就给对方贴上了标签,这样的对话自然很难达成一致,话不投机是意料之中的。

 

面对渐行渐远的子女、不知变通的父母,亲子双方都会期待对方能做出改变,成为彼此所期待的模样。但代际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改变是不可能的。就算父母和孩子愿意努力去理解对方,但仍然会很吃力。

 

 

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变?

面对代沟,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两个个体,都未必能理解对方的性格和三观的一些差异。更何况相差几十岁的父母与孩子。

 

在我们与人沟通时,都会喜欢“那些喜欢和认可我们的人”,厌恶“那些排斥和拒绝我们的人”,这条人际关系定律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中。有时我们并没有把对方当成独立个体,而是当成血缘关系的附属品,并且自认为对方理所当然会理解自己。

 

若撇开血缘的这层关系,仅把对方当成一个熟人。你会发现,其实自己犯了很多社交上的大忌,这些大忌让代沟变得越来越深。当你感受到代沟,你感受到的其实是对方拒绝的态度。更别说还有那些为人父母的焦虑、孩子独立生存的艰辛……当双方都急切的渴望去做自己的事,倾听对方的话就成了一件心不在焉的事情。

 

 

那么,如何减弱代沟呢?伯恩的沟通分析理论提出“抚爱和漠视”两种沟通态度。他认为,用抚爱的态度表达观点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安心、欣慰、幸福感。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赞同父母的话,但她能感受到父母与自己讲话的温度。

 

抚爱的态度,如同一剂安慰剂,能让焦虑的孩子平静下来,撇开对话内容,孩子会接收父母传递出来的脉脉温情。而用冷漠态度跟孩子讲话的父母,也许表达的内容是正确的,但难免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忧郁、备受打击。

 

因为没有感情的沟通,是在向对方传递一个情感信号:我在拒绝你。代沟的存在是双向的,但并非时刻存在。

 

梁实秋对“代沟”的评价:

 

代沟可能是难以飞渡的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

 

 

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

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

也许吹胡子瞪眼

也许拍桌子卷袖子

也许口出恶声

也可能会闹出命案

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所以,不要为代沟本身感到焦虑。因为代际沟通的本来意义,就是帮助后辈找到入世与自我之间的平衡。无论是试图走近孩子内心的父母,还是渴望理解父母的孩子,双方都想到去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了。

 

 

 

 

 

 

 

 

 

上海北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1000弄56-57号  201203

销售咨询:021-31260863

心理咨询热线:021-51099521

网站:www.bcxl.com.cn

…………………………………………………

 

2023年6月30日 17:13
浏览量:0